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 > 文章正文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才培养的沃土(图)
2007-4-29 9:56:00 来源:不详 【字体:小 大】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才培养的沃土(图)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走进中华女子学院教学楼一层,4名女生正在大厅翩翩起舞。在学院,“T”台秀、演讲、书法、演唱等比赛活动比比皆是,作为一所女子普通高等院校,根据女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的舞台。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东的中华女子学院,毗邻奥运村,是一所具有女性特点的现代化花园式高校。学院正努力建设成集女性高等教育、女领导干部培训、女性理论研究、女性对外交流和女性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女子高等学府,为发展妇女教育事业、推进男女平等、提高女性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围绕女性设置专业

  中华女子学院前身是新中国女子职业学校,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学校升格成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成人高等院校。1995年,学院迁址扩建,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1996年,学院开始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举办普高本科教育;2002年2月,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

  自创校以来,中华女子学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有利于女性就业和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学院目前设有10个系(女性学系、经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学前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计算机系、金融系)、两个部(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和两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

  学校12个本科专业中,社会工作者、法学、学前教育等三个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在教学中,女子学院特色课程和课程特色独具一格。学校开设了“女性心理学”、“女性学导论”、“妇女法”、“性别与发展”、“女性心理学”、“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在课程中引入男女平等观念和社会性别分析,把社会性别概念当作思考认识、分析问题的关键范畴,把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形成了独有的课程特色。

  学院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友好往来,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坚持培养具有“四自”和创新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女性人才。

  设全国唯一女性学系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目前高校中唯一的女性系。2006年,女性学系女性学被正式列入本科专业,当年开始招收我国首届普高本科学生。

  女性学系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在5名教授中有2人是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还聘请了数位校内外、国内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她们在女性学研究方面均有丰硕成果,绝大多数教师有近20年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

  女性学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师资培训和干部教育,致力于女性学科和专业建设,服务于妇女发展,促进两性平等。女性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从事妇女发展、性别与政策分析、女性学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求学生要掌握较宽厚的跨学科知识基础,拥有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和熟悉性别分析方法,掌握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培养应用型女性人才

  创校50余年来,中华女子学院重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团队精神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的学生。英语系学生的专业四级通过率达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30%;全国

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通过率比北京平均水平高21%,二级通过率高出北京市二级通过率16%。

  融入课堂、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培养了学校女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赵燕萍介绍,学校根据各专业特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多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一批论文、文章,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首都大学生“挑战杯”和各类校际比赛中成绩优异;艺术系女生荣获第三届中国都市女孩服饰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和十佳模特;学院合唱团在第四届国际合唱比赛中荣获复赛金牌和决赛银牌。

  今年在京招生1434人

  ——访中华女子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燕萍

  记者:中华女子学院今年在京计划招生多少人?

  赵燕萍:2007年我校计划面向全国22个省(市、区)招收本科生1434人。其中,本科950人,高职484人,招生规模与去年持平。在京招生310人,其中,本科85人,高职225人。

  记者:学院今年有没有新增专业?在京有没有招生计划?

  赵燕萍:我校今年本科新增旅游管理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本科专业;高职增加两个旅游管理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还在北京设立单考单招的名额。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京招6人,其中文史类招4人,理工类招2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3人,文史类招2人,理工类招1人;单考单招旅游管理专业在京招80人,体育服务与管理招25人。

  记者:哪些专业对报考的考生有要求?

  赵燕萍:英语、旅游管理、文秘及艺术类专业要求考生体貌端正、口齿清楚;外语类专业录取参考单科成绩,有口试及听力成绩要求。

  学院会计学专业、金融专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录取时将参考数学成绩。

  记者:学校是否留二志愿名额?

  赵燕萍:没有留二志愿名额。在第一志愿不满的情况下,考虑非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按总成绩排队录取。

  记者:女子学院有哪些特色专业?

  赵燕萍:学前教育等都是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今年在京招生23人,与去年招的11人相比,扩招一倍多。该专业学生毕业前景很好,100%就业,80%学生在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